伺服器世界
-
華碩1P與2P伺服器全球最快!創246項SPEC標準評測世界紀錄
華碩身為伺服器系統、伺服器主機板、工作站與工作站主機板的領導品牌,今日宣布旗下伺服器於國際性標準性能評試機構—SPEC(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的標準測試中勇奪246項世界紀錄,其中2P伺服器「ESC8000 G4」與「RS720Q-E9」以強大的運算效能,於密集運算應用的標準測試中,獲得最高分的優異表現,而1P伺服器「RS300-E10」以70項最佳效能表現刷新紀錄。華碩伺服器具備高度可擴充性特色,滿足資料分析、AI學習負載,以及一般技術運算作業等需求,為企業用戶打造愈臻完美的運算解決方案。 於「SPEC CPU® 2017」標準評測項目中,分別在「SPECint 2017」、「SPECfp 2017」等項目締造67項世界紀錄,且專為千億級高速浮點運算而生的「ESC8000 G4」機架型伺服器,搭載第 2 代Intel® Xeon® 可擴充處理器且最高可支援8張高效能顯示卡,提供極致強大的運算能力,並具備可調式拓撲專利設計,能藉由內建的ASMB9-iKVM伺服器管理方案輕鬆切換單開或雙開複合模式,不僅提升控管效率,更滿足用戶對於AI訓練、高效能計算(HPC)、內容創作、渲染、遊戲、VR、AR與專業視覺化應用。 專為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量身訂製的「RS720Q-E9」,具備2U4N設計,最高可支援8個處理器(每個處理器28個核心)與48組DIMM插槽,至多能安裝高達6TB DDR4 2666記憶體,以絕佳擴充性滿足企業用戶的高效能運算 (HPC)、資料分析、資料中心運作及私人雲端應用需求。其在「SPEC CPU® 2017」標準評測項目中,拿下含括「SPECint 2017」與「SPECfp 2017」在內的97項基準測試紀錄。 「RS300-E10」機架式伺服器採用Intel® Xeon® E處理器,提供強勁的運算能力,更較前一代效能提升1.36倍,並具備四個Intel® 乙太網路連接埠、高度擴充性與獨家ASUS Performance Boost硬體加速技術等優異特色,將能大幅減少延遲、提升整體系統效能,在「SPEC CPU® 2017」標準評測項目中共獲得包含「SPECint 2017」與「SPECfp 2017」在內的70項世界紀錄,集頂尖效能與靈活性於一身,是中小型企業用戶的伺服器首選。 華碩已於伺服器產業累積長達23年以上的豐碩經驗,擁有專屬工程師團隊,致力於硬體設計、軟體與韌體整合,針對各種應用進行調校以期達到最佳效能表現。此次華碩伺服器勇奪246項基準測試世界紀錄,是華碩堅持為用戶提供最高品質解決方案的完美體現。 為實現強大的伺服器效能表現,華碩伺服器具備硬體加速技術,能依據工作負載需求輕鬆調校伺服器,大幅提升運算效能表現與加速傳輸效率;同時,用戶還可在BIOS中預先設定特定的工作負載,讓整體效能表現大幅躍進、大幅縮短伺服器的設定時間,創造極臻完美的IT解決方案。
-
傻眼貓咪? Intel Xeon處理器發現新漏洞,全新NetCAT快取漏洞可透過DDIO來竊取敏感資料!
DDIO (Data-Direct I/O,資料直接存取) 是Intel伺服器處理器的獨有功能,允許NIC(網路卡)繞過慢速的系統記憶體,直接去存取處理器內快速的L3快取資料,這樣一來,就可以降低NIC的延遲,讓伺服器或HPC整體效能提升!這項立意其實是不錯的,但是這個功能卻被發現有嚴重的漏洞! 來自荷蘭的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以及瑞士的ETH Zurich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網路安全研究人員,在北美時間9/10(禮拜二)發表一份,其介紹了最新形態的NetCAT攻擊(這裡的NetCAT,跟Unix指令nc或netcat並沒有關係),能透過DDIO的安全性漏洞,會允許網路中的受感染的伺服器,能夠從區域網路上的其他電腦來竊取資料! 似乎每次有安全性漏洞問題,好像都是優先在Intel處理器上面發現,看來Intel處理器漏洞百出,好像也不太影響銷售量,一般桌上型處理器產品來說,會買的人還是照買。但是,這次NetCAT安全性漏洞,可是在伺服器處理器上揭露的,對於需要絕對安全性的伺服器使用環境來說,這次的漏洞則不可輕忽! 主要是因為NetCAT漏洞,不僅可透過DDIO的方式竊取區域網路中的其他電腦資料外,還能竊取其他同樣遭受感染伺服器記憶體內的其他敏感資料,此外更可怕的是,可以「側錄」使用者輸入了哪些字(Keystroke),這樣就有可能直接分析出打的是什麼字(可參考看下方影片示範)。簡單來說,只要其中一台伺服器受感染,就可能危害整個網路系統,就算有些伺服器不具備DDIO功能,其也能透過RDMA (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遠端直接記憶體存取)的方式,讓整個網路陷入危險之中。 由於RDMA是HPC (高性能運算)與超級電腦環境常見的一種技術,也是提升效能的主要支柱。但既然NetCAT也會透過RDMA的方式來搞爛整個網路系統,那麼Intel就不得不重視這個議題! 據了解,目前Intel已先初步得到這個訊息,在還沒釐清其影響多大之前,先要求其客戶先暫時關閉DDIO和RDMA功能,尤其在連接未受信任的網路時,先把這兩個功能給Disable,而Intel也在趕緊研製更新包,以修補這個全新漏洞! 您說這是伺服器的事情,不關一般消費者的事情?那可不!NetCAT漏洞可能為虛擬主機網站(Web Hosting)的供應商帶來巨大的麻煩!因為駭客在有啟用RDMA和DDIO功能的數據中心租用了一台虛擬主機,這樣一來他就可能利用NetCAT漏洞來竊取其他客戶所租用虛擬主機內的敏感數據!您說這影響不大嗎?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ut1XBymAk NetCAT漏洞影片示範:透過SSH來「側錄」受害者的鍵盤打字,並猜出是打了什麼字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是基於很小的假設,來表達出NetCAT漏洞的影響甚巨!因為這種基於網路的快取攻擊方式,算是新型態的攻擊方式,未來他們認為會有更多類似NetCAT的攻擊方式被發掘出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能努力去警告CPU廠商們,別在還沒有徹底安全設計的情況下,將CPU的微架構資訊曝露給周邊設備廠商,以防止被濫用! 不過,這其實有點兩難,你不公佈微架構給周邊設備廠商(例如網路卡製造商),這些廠商就無法利用該CPU的特性,來提升其產品效能,以增加賣點了。 至於AMD EPYC處理器方面,由於並不支援DDIO功能,因此不需要擔心上述的問題!看來AMD的標語「」,可能越來越讓IT網管們心有戚戚焉了!
-
GIGABYTE Server MZ32-AR0 Server主機板實測開箱,體驗AMD EPYC 7742處理器的強大戰鬥力!
AMD自7月7日正式推出7nm的第三代Ryzen系列處理器,過了一個月之後,也就是8月7日時,接著發表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採用Zen 2架構、7奈米製程,並支援PCI Express 4.0的傳輸規範,最高達64C128T (64核心、128執行緒),記憶體也支援到3200MHz,再次把HPC (高效能運算)領域推向效能高峰,同時也讓伺服器處理器市場不再只有單一廠商可選擇。 AMD這次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提供19款型號,從最基本的8C16T,到最高的64C128T,並有單路(型號後面有P的)或雙路處理器等選擇,提供客戶建置各式伺服器,提供更強悍的運算馬力。有關於EPYC 7002家族伺服器的介紹,請參考。 ▼AMD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代號Rome)的型號、規格、價格 在AMD發表EPYC 7002家族處理器之際,技嘉也同步發表其第二代EPYC處理器專用之伺服器主機板,讓客戶能以更理想的預算,組裝出當今最強悍的伺服器平台,以建置各式應用的伺服器,不管是建置Storage Server、Application Server或是HPC Server,都能一片搞定,插上EPYC處理器,再搭配各式儲存裝置、高速介面卡,並以網路串接起來,以便各式來滿足高效能運算(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資料庫(Database)處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虛擬機器應用(Virtual Machine),以及各式科學模擬(Simulation)、預測(Prediction)等專業領域應用,所需要的大量資料儲存、傳輸與密集運算等需求。 這次介紹的是技嘉MZ32-AR0主機板,採用單槽(1-Socket)設計,可安裝單路(7002P系列)或雙路(7002系列)的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並能與第一代的EPYC (7xx1系列)相容,主機板採用E-ATX設計,尺寸為305 x 330mm,可安裝在一般1U、2U伺服器,或是各式E-ATX的工作站級機殼內。 而技嘉另推出,便是以這張MZ32-AR0主機板為設計開發基礎,所建構出來的機架式伺服器,主打在運算密度、儲存容量、配件擴展的需求上,提供最佳平衡設計,適用於企業IT基礎架構,亦可提供給系統整合商作相關開發與使用。 當然,技嘉R系列單插槽伺服器能支援所有AMD EPYC單插槽處理器,插上最高階的EPYC 7742即具備高達64C/128T的超強效能,搭配16組記憶體插槽,可支援高達2TB的DDR4記憶體,能展現出毫不妥協的性能表現。此外,多樣的2.5吋或3.5吋NVMe / SATA / SAS硬碟儲存配置,搭配可靈活彈性應用的PCIe 4.0介面插槽,讓伺服器也具備超強擴充能力與優異性能,以幫助IT網管享有提升伺服器利用率,以及降低採購成本的整合性優勢。 技嘉MZ32-AR0伺服器主機板,在CPU插槽部分,支援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最高支援到64核心/128執行緒,高達225W的CPU)。具有16組記憶體插槽,可支援8通道RDIMM/LRDIMM DDR4記憶體,最高可分別擴充到1TB/2TB,記憶體時脈可支援到3200 (1DPC, 1 DIMM Per Channel,即插8條於單一通道時) 或2933 (2DPC, 2 DIMMs per Channel,當插滿時)。 在擴充槽方面,可支援4組PCIe 4.0 x16插槽,另提供PCIe 4.0 x8、PCIe 3.0 x16、PCIe 3.0 x8插槽各一組,共有7個插槽,因此可安裝多達4張繪圖卡/加速卡。另外還支援OCP (Open Compute Project) 2.0的Mezzanine (夾層)卡插槽1組(PCIe 3.0 x16規格),可用來安裝高速網路卡。在介面卡的擴充能力上,是非常充足的。 至於在儲存方面,主機板本身提供2組M.2 2280插槽(支援PCIe 3.0 x4),並另具備了4組SlimLine 4i埠 (可安裝4組SlimSAS接頭之NVMe U.2 SSD,支援PCIe 3.0 x4規格)、2組SlimLine 4i埠(可安裝8組SATA 6Gbps HDD/SSD),另預留了4組SlimLine可連接至Slot 7的SlimLine使用,可搭配額外的介面卡來擴充更多的磁碟機。 在對外周邊部分,主機板也提供了3組USB 3.0埠 (後方擋板),並預留前擋板連接更多USB 2.0的空間。此外主機板內建了Aspeed (信驊)的AST2500伺服器管理晶片(BMC),提供2組GbE LAN埠(Intel i350晶片)做為對外網路連接,以及1組MLAN埠(可遠端監控該伺服器的狀況),主機板另有VGA埠(連接螢幕)、COM1埠,並預留COM2埠接口,以方便IT人員管理使用。 從上述照片可以發現,技嘉MZ32-AR0伺服器主機板提供超多的記憶體插槽、PCIe擴充槽,以及磁碟機連接槽,讓IT網管能夠根據伺服器扮演的角色,來安裝各式周邊。在CPU部份,可以選擇AMD EPYC 7002全系列處理器的其中一款,而記憶體方面則可支援R-DIMM或LR-DIMM,最多可插到16條,再來是儲存裝置,可支援M.2、SAS、SATA等裝置。 而在介面卡方面,可以安裝PCIe的各式介面卡,或是OCP Mezz夾層卡,來擴充顯示卡/運算卡,以及高速網路卡,以達到快速運算與資料交換的需求。 由於伺服器一般都是安裝在機房裡面,因此幾乎都是透過網路連線到其BMC的管理後台,來進行各種伺服器設定、監控、故障排除等任務。將網路線連接到技嘉MZ32-AR0主機板的MLAN埠之後,開機時即可透過瀏覽器連至BMC的IP,並以Web介面來進行操控。由於BMC系統是獨立運作,因此縱使主機板沒有安裝處理器、記憶體等元件,也能透過其EBR (Easy BIOS Refresh)功能,來遠端進行BIOS更新,甚至可以同時更新多張主機板,讓伺服器維持最新韌體狀態。 若一次有多台伺服器的話,IT網管亦可到技嘉官網下載GSM(技嘉伺服器管理軟體),以透過遠端來進行多重伺服器管理平台。該GSM軟體相容於IPMI或Redfish(RESTful API)應用程式介面,可透過GSM Server (圖形化UI)、GSM CLI (文字命令列UI)或是GSM Plugin (額外插件,例如可以使用VMware vCenter),來遠端管控伺服器。此外各伺服器節點也可安裝GSM Agent (搭配Avocent MergePoint IPMI 2.0 BMC韌體),便可透過系統層來獲取每個節點的額外硬體資訊,此外亦可在行動裝置端安裝GSM Mobile App (支援iOS與Android平台),來透過手機進行伺服器管理,以達到更全方位平台的統一管理。 一般來說,HPC伺服器幾乎都是以Linux相關的Distro來當主要作業系統,比較少用來安裝Windows平台。不過為了檢視這款伺服器平台,我們也透過安裝Windows 10,來檢視硬體各項資訊,同時進行簡單的測試。 以下我們安裝Ubuntu 18.04.03 LTS x64版本,來測試技嘉MZ32-AR0主機板在專業繪圖應用的效能表現。透過Luxmark與Blender的Linux版本,來檢測這樣平台的整體效能。我們以AMD EPYC 7742 B0 PC Sample處理器 + GIGABYTE GeForce RTX 2080 Ti顯示卡,來測試伺服器環境下的Ren圖表現,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接下來我們正式進行伺服器密集測試,包含記憶體傳輸、CPU密集運算(含多種軟體的綜合評分)、HPC、DNN、Database等效能,來檢測AMD第二代EPYC伺服器的效能表現。以下就透過圖表來個別說明。 整體而言,技嘉這次推出的MZ32-AR0主機板,搭配AMD最新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以其Zen 2架構、7奈米製程,同時還支援PCIe 4.0規格,能提供強大的CPU運算能力,以及更高的I/O傳輸頻寬,並可支援多種記憶體容量,同時可以擴充PCIe 4.0規格的顯示卡/加速卡、網路卡,以及M.2 SSD等等,讓IT網管人員能夠輕鬆建置高效能伺服器,以提供各種伺服器基礎應用、雲端儲存服務、虛擬機服務、大數據分析,並進而可以做到專業繪圖、科學研究、深度學習、AI等應用,而主機板提供各種彈性的擴充選擇,為未來的升級需求做好預備!此外亦可透過高速網路與其他伺服器做互連,以提升企業的整體戰力! 透過上述的介紹與評測,可以發現到專業高效能伺服器,不一定要買整機,且處理器與主機板也不只一家在供貨,IT網管擁有更多的選擇,來根據企業營運需求去自行建置所需要的伺服器,以應用在各種領域,而AMD平台的高度的擴充性與延展性,可提供高效率的運算能力,減少運算時間以提早完成任務,讓企業的數位運算戰力更強! 如今伺服器市場不再只是獨占,因為多了一家AMD已能正常供貨新一代7nm、PCIe 4.0的EPYC 7002系列的高效能伺服器處理器,加上其搭配的主機板也已經上市,像這次介紹的技嘉MZ32-AR0,就能發揮EPYC 7002的戰力,釋放出完整的效能,值得優先考慮選購。總之,想要建構或升級全新高效能伺服器的企業們,不需要等到2020年,現在就可以考慮進場買AMD+技嘉的伺服器平台囉! 廠商名稱:GIGABYTE Server 技嘉伺服器 - GIGA COMPUTING 技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技嘉科技第二代AMD EPYC伺服器系列,打破11項效能評測紀錄
技嘉科技為領先業界的伺服器產品製造商,於AMD正式推出其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同時,發表17款搭載第二代AMD EPYC™7002系列“ROME”伺服器產品。今日我們很榮幸地宣布,技嘉科技的第二代AMD EPYC™7002系列產品一舉打破了國際性標準性能評試機構(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中11項性能基準測試成績;這些創新高的記錄不僅打破包含支援搭載不同處理器的伺服器產品,甚至是與其他廠牌使用相同的第二代AMD EPYC™7002系列處理器的測試結果;由此可見,技嘉科技超群絕倫的研發和設計實力,致力於追求系統及效能調校最佳化,同時也展現出第二代AMD EPYC™的強悍運算效能。 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所採用的是R282-Z90雙插槽標準伺服器以及R272-Z30單插槽標準伺服器,兩款機種皆搭載擁有64核心的第二代AMD EPYC™7742處理器。此11項於SPEC標準測試所創下的最佳紀錄項目如下: SPEC CPU®2017為一套CPU密集標準測試工具,包括四大種類與四十三個基準測試項目,其中SPECrate和SPECspeed為主要兩項子基準測試類別。 SPECrate基準測試為吞吐量的衡量標準,主要作為測量多執行緒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如高性能計算(HPC)工作負載應用。 SPECspeed基準測試為速度的衡量標準,以測量單一執行緒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例如高頻交易(HFT)和其他金融行業工作負載應用。 1. No. 1 SPECrate 2017 Integer Rate Base - Dual Socket System* 2. No. 1 SPECrate 2017 Integer Rate Peak - Dual Socket System* 採用技嘉科技R282-Z90雙插槽標準伺服器並搭載AMD EPYC™ 7742處理器 http://spec.org/cpu2017/results/res2019q3/cpu2017-20190722-16242.pdf 3. No. 1 SPECrate 2017 Floating Point Rate Base - Dual Socket System* 4. No. 1 SPECrate 2017 Floating Point Rate Peak - Dual Socket System* 採用技嘉科技R282-Z90雙插槽標準伺服器並搭載AMD EPYC™ 7742處理器 http://spec.org/cpu2017/results/res2019q3/cpu2017-20190722-16241.pdf 5. No. 1 SPECrate 2017 Floating Point Rate Base – Single Socket System* 6. No. 1 SPECrate 2017 Floating Point Rate Peak – Single Socket System* 採用技嘉科技R272-Z30單插槽標準伺服器並搭載AMD EPYC™ 7742處理器 http://spec.org/cpu2017/results/res2019q3/cpu2017-20190722-16244.pdf 7. No. 1 SPECspeed 2017 Floating Point Rate Peak – Single Socket System* 採用技嘉科技R272-Z30單插槽標準伺服器並搭載AMD EPYC™ 7742處理器 https://www.spec.org/cpu2017/results/res2019q3/cpu2017-20190722-16246.pdf SPECjbb® 2015性能指標評測用於根據最新的Java應用程式的功能來測試其性能,為評估伺服器運行Java應用程式的測試指標,被廣泛的運用在商業評測中。包括Java虛擬機(JVM)供應商、軟體開發商、Java應用開發商、研究人員和學術界成員。 8. No. 1 SPECjbb2015 MultiJVM max-jOPS – Dual Socket System* 9. No. 1 SPECjbb2015 MultiJVM critical-jOPS – Dual Socket System* 採用技嘉科技R282-Z90雙插槽標準伺服器並搭載AMD EPYC™ 7742處理器http://spec.org/jbb2015/results/res2019q3/jbb2015-20190717-00460.html 10. No. 1 SPECjbb2015 Composite max-jOPS – Dual Socket System* 11. No. 1 SPECjbb2015 Composite critical-jOPS – Dual Socket System* 採用技嘉科技R282-Z90雙插槽標準伺服器並搭載AMD EPYC™ 7742處理器http://spec.org/jbb2015/results/res2019q3/jbb2015-20190717-00461.html R282-Z90為2U機身標準伺服器,搭載兩顆第二代AMD 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最高擁有128核心與256組執行緒,提供32組DDR4記憶體插槽,其容量最高可達4TB。機身前、後方分別擁有12組3.5吋與2組2.5吋SATA/SAS熱插拔硬碟;另外,支援8組PCIe Gen 4.0介面配件插槽與2組OCP夾層卡插槽,以容納更多附加卡配件。R282-Z90針對於運算密度、存儲容量、配件擴展的需求上提供最佳平衡設計,作為軟體定義和虛擬化基礎架構或支援高性能應用程式(如數據庫分析)的理想選擇。 R272-Z30為2U機身標準伺服器,搭載一顆第二代AMD 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最高擁有64核心與128組執行緒,提供16組DDR4記憶體插槽,其容量最高可達2TB。機身前、後方分別擁有12組3.5吋與2組2.5吋SATA/SAS熱插拔硬碟,以及最多6組PCIe Gen 4.0 / Gen 3.0擴展插槽和OCP夾層插槽,可容納大量附加卡配件。R272-Z30提供高性能單插槽解決方案,目的在讓用戶享有提升伺服器利用率和降低採購成本的整合性優勢。
-
技嘉科技發表第二代AMD EPYC伺服器產品
技嘉科技身為推動AMD EPYC處理器邁進伺服器市場的重要夥伴,也是擁有完整AMD EPYC處理器伺服器產品陣容的製造商,很榮幸的於今日發表搭載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伺服器產品。第二代AMD EPYC 7002系列處理器,基於7nm先進製程技術將處理器內核數量提升至64組,並引領市場率先支援PCIe 4.0介面插槽,同時提高處理器運算密度也提升I/O與頻寬傳輸效能。技嘉科技基於自身豐富的技術涵養與專業知識,將至2019年底陸續推出共約28款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伺服器產品,完整強大的伺服器產品陣容,滿足用戶不論是中小型企業IT機房建置、深度學習機器、巨量資料分析與存儲、資料中心高負載運算、超融合基礎架構建置等需求。 第二代AMD 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款基於x86架構的7nm資料中心處理器,藉由新一代的製程技術讓AMD EPYC 7002系列處理器內核容納數量最高達64組,其高核心密度為嚴苛的資料中心工作負載提供更強悍的運算效能。此外,AMD EPYC 7002系列亦為首款支援PCIe 4.0介面的處理器,新一代PCIe 4.0介面傳輸比上一代PCIe Gen3.0提供翻倍的速度,最高可達到16GT/s(GTransfers/second),雙向互連頻寬更可以達到64 GB/s,率先支援新一代高速傳輸配件如:網路卡、高效能儲存硬碟或其它支援PCIe 4.0介面的周邊配備。在記憶體方面,AMD EPYC 7002系列處理器支援最多8組更快速的DDR4記憶體通道,亦適用RDIMM或LRDIMM記憶體模組,速度最高可達3200Mhz。整體而言,藉由革新的製程技術加上處理器架構的設計優化,讓第二代AMD EPYC 7002與上一代處理器相較,單顆插槽效能表現提升了兩倍、於浮點運算效能部分提升了四倍之多。 技嘉科技為擁有最完整AMD EPYC 7002伺服器產品陣容的供應商,包括: R系列機架式伺服器 ─ 1U、2U機身通用機種,於運算密度、存儲容量、配件擴展的需求上提供最佳平衡設計,適用於企業IT基礎架構 H系列高密度伺服器 ─ 2U機身4節點機種,提供超高運算密度,適用於超融合運算基礎架構 G系列高速運算伺服器 ─ 1U、2U與4U機身機種,憑藉機構設計與散熱性能間取得完美平衡,領先業界擁有超高加速卡密度的伺服器,適用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與虛擬桌面基礎架構 技嘉科技於今日發表首波上市的AMD EPYCT 7002伺服器產品,包括單插槽伺服器 ─ R152/R272系列、雙插槽伺服器 ─ R182/R282系列、2U4節點伺服器 ─ H262系列,至2019年底將陸續發表我們最完整的系列產品。 技嘉科技的單插槽伺服器R152和R272系列展現出毫不妥協的性能表現─支援所有AMD EPYCT單插槽處理器,每顆處理器多達64個內核和128執行緒,提供16 組記憶體插槽,可支援高達2TB的DDR4記憶體,多樣的2.5吋或3.5吋NVMe / SATA / SAS硬碟存儲配置和可靈活彈性應用的PCIe® 4.0介面插槽,擁有如此優異性能的單插槽伺服器,目的在讓用戶享有提升伺服器利用率和降低採購成本的整合性優勢。技嘉科技的單插槽伺服器R152和R272系列,兩者皆以MZ32-AR0伺服器主機板作設計開發基礎,亦可提供給系統整合商作相關開發與使用。 技嘉科技的R182與R282系列伺服器支援兩顆AMD EPYCT處理器,多達128顆內核與256執行緒,提供32組記憶體插槽,可支援最高達4TB的DDR4記憶體,提供多重2.5吋或3.5吋NVMe / SATA / SAS硬碟存儲配置選項和大量可靈活彈性應用的PCIe® 4.0介面插槽。技嘉科技的R182與R282系列伺服器力求高密度運算、存儲容量配置與I/O靈活度的平衡最佳化,目的在於極致技嘉伺服器的強悍運算效能表現,來因應日益嚴苛的資料中心工作負載需求,例如軟體定義和虛擬化基礎架構、大量數據資料分析或是全閃高效能儲存服務等,皆適合採用R182與R282系列伺服器產品。 技嘉科技的AMD EPYC H系列 2U機身 4節點伺服器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客戶認可,為多家全球HPC系統整合商的首選產品。“……市面上密度最高的風冷AMD EPYC平台伺服器,2U 4節點機箱一共搭載了8顆AMD EPYC處理器,內部還能保留一些空間供給網路附加卡使用…可讓一個40U標準機櫃擁有10,240個核心和20,480個執行緒…”專業性伺服器媒體網站Serve the Home編輯指出。不過,技嘉科技的H262系列服務器受用戶端青睞原因,不僅在有限的機房空間內提供超高密度的運算配置之外,還能協助用戶大幅降低總體擁有成本。舉例來說,2U 4節點機箱共享冷卻風扇與電源供應器,藉此減少能源消耗與維護成本;利用機箱內搭載的中央管理控制器模組(CMC)監控4個節點狀態,亦能減少機台間與交換機佈線。“……H262系列伺服器所提供的性能幾乎與4台1U標準伺服器相同,同時可減少50%機櫃空間、減少4%功耗、減少75%電源數量,基本電源/ 1GbE /管理電纜數量減少56%(7 v. 16.)”。 技嘉科技所有搭載AMD EPYC處理器的伺服器都採用AMI MegaRAC SP-X遠端控制晶片管理平台,其擁有以瀏覽器為基礎的圖形化操作介面以及完善的管理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技嘉科技預載以HTML5為基礎的iKVM遠程終端管理工具,用戶無須額外選購。為了讓用戶更方便維護與管理技嘉科技伺服器,亦提供一套可遠端進行多重伺服器管理軟體 – GSM(GIGABYTE Server Management)透過技嘉科器網站免費下載使用,該管理軟體同時支援IPMI與Redfish應用程式介面。 技嘉科技很榮幸藉由此次新一代產品上市機會,持續與AMD緊密合作,藉此更進一步加深彼此合作夥伴關係。新一代伺服器基於AMD EPYC7002系列處理器的革新技術優勢,推出一系列擁有高密度運算效能、豐富多樣的彈性配置與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
AMD第二代EPYC 7002家族伺服器處理器上市,64核、7nm、PCIe 4.0,提供更棒的HPC運算效能
雖說Intel搶先於北美時間8月7日發表其14nm的第二代Xeon 9200 (代號Cooper Lake)可擴充處理器,但真正上市還要等到2020年上半年,也實在太久了。反而不到一天的時間,AMD的武器其實早就準備好了,AMD於台北時間8月8日正式發表第二代EPYC 7002伺服器處理器,採用Zen 2架構、7奈米製程,並支援PCI Express 4.0的傳輸規範,最高達64核心、128執行緒,提供HPC (高效能運算)環境絕佳的運算效能,讓業界刮目相看! 這次AMD的EPYC 7002系列伺服器處理器(代號‘Rome’,羅馬),採用Zen 2架構,並以全新7nm製程生產,能支援PCIe 4.0規格,且最高版本的EPYC 7002系列(7742/7702/7702P)擁有高達64核心、128執行緒。此外,跟上一代的EPYC相比,這一代的EPYC處理器L3快取提升了4倍,因此在伺服器的工作負載上,其每個核心能提供高達23%的IPC (每時脈執行指令數)。 在架構方面,其AMD Infinity架構也突破了x86性能和運算能力的極限,使客戶能夠發揮其優勢的I/O與記憶體頻寬,還有PCIe 4.0規格,來釋放出伺服器的所有效能。至於安全功能方面,這次核心強化(Hardened at the core)的特色,採用基於矽晶圓嵌入式安全子系統、Secure Memory Encryption(安全記憶體加密),和Secure Encrypted Virtualization (安全加密虛擬化)等進階的安全功能,能幫助客戶保護最重要的數位資產。簡單來說,AMD第二代EPYC能賦予多工環境與HPC(高效能運算)絕佳的執行表現,客戶選用EPYC平台,將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高達50%。 ▼AMD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代號Rome)的型號、規格、價格 以AMD EPYC 7742處理器為例,其擁有64C/128T,L3達256MB,功耗才225W,比起目前Intel的最高檔Xeon Platinum 9282只有56C/112T,L3僅77MB,功耗居然要400W來說,還要高效、還要省電。也難怪這次會許多大廠,紛紛投向AMD的懷抱! 這次AMD EPYC產品發表會中,也廣獲業界的支持與認同。包含Google和Twitter已宣布導入AMD的第二代EPYC處理器,而HPE (慧與科技)和Lenovo (聯想)也宣佈將推出新的平台,可說是大廠們都紛紛加入AMD的EPYC處理器生態系。 AMD執行長Lisa Su博士表示:「今天我們透過推出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為現代數據中心設立了新標準,這些處理器可以在廣泛的工作負載範圍內,提供創記錄的效能,並顯著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隨著多家新企業、雲端和HPC客戶選擇採用EPYC處理器,以滿足其最苛刻的伺服器運算需求,且未來將會越來越多客戶為加速其企業運算需求,來導入我們的這款伺服器處理器。」以下是這次發表會AMD與各夥伴的合作細節。 ● Google宣佈已在其內部基礎設備的大量數據中心環境中,部署了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並且在2019年末,這些搭載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的Google Cloud Compute Engine,將可以支援通用型(General Purpose)的應用服務。 ● Twitter (推特)宣布將在2019年稍晚時,將其數據中心的基礎設備中,部署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此舉將降低TCO達25%。 ● Microsoft (微軟)今日宣佈其採用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所建構的全新Azure虛擬機,可用來執行通用型(General Purpose)應用程式,並同時展示其基於雲端的遠端桌面使用,以及HPC的工作負載的預覽畫面。 ● HPE (慧與科技)宣布繼續支持AMD EPYC處理器系列,並計劃將其採用AMD產品組合(搭載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的產品線提升三倍,這其中包括了HPE ProLiant DL385和HPE ProLiant DL325等伺服器。 ● Cray (克雷)宣布其美國空軍氣象局,將使用搭載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的Cray Shasta系統,為美國空軍和陸軍提供全面性的地面和太空天氣資訊。 ● Lenovo (聯想)宣布推出搭載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的全新產品解決方案,以提供更多的增強功能。包含已推出的ThinkSystem SR655和SR635,具有出色的能效,為視訊基礎設備、虛擬化、軟件定義儲存(SDS)等應用案例的理想解決方案。 ● Dell (戴爾)宣布將推出針對AMD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優化之全新伺服器。 ● VMware和AMD宣布密切合作,在其VMware vSphere中加入支援AMD第二代EPYC處理器所提供的全新安全機制以及其他功能。 AMD的2019年可說是7奈米元年!先於1月CES期間推出Radeon VII,以第一張7nm製程的專業繪圖卡兼遊戲卡之姿,讓業界為之一亮!接下來,AMD在7月7日推出全系列的Ryzen 3000處理器家族,採用7nm、Zen 2架構,並支援PCIe 4.0,成為第一顆7nm桌機處理器,此外還連帶推出Radeon RX 5700顯示卡,同樣也是7nm、全新RDNA架構,同時支援PCIe 4.0,為消費性桌機市場帶來全新的風貌,讓玩家們為之瘋狂! 這次,AMD選擇在8月8日正式推出EPYC 7002處理器家族,為伺服器市場帶來全新震撼彈!雖說以往伺服器領域幾乎都是由Intel所把持,但現在反過來了!AMD這次以其7nm、PCIe 4.0、AMD Infinity,以及更強的安全設計,一舉將x86伺服器處理器的效能推向巔峰!讓客戶逐漸看到AMD的實力,紛紛選擇其產品或與其合作,一同眾星拱月,以提供更高的伺服器運算能力,以做為各式專業領域的應用,或是販售其伺服器產品等解決方案! 看來這句話,將成真了!
-
Intel揭露下世代Xeon處理器,代號Cooper Lake,擁有56核心,2020年上半年上市
就在北美時間8月1日發表後,Intel緊接著在8月6日揭露其代號為Cooper Lake的下世代Xeon可擴充處理器家族,以最高擁有56核心的主要特色,讓客戶們不要因為接下來AMD預定於8月8日推出的EPYC ‘Rome’而轉換陣營! Intel在CPU Roadmap裡面,揭露2019年會推出Cooper Lake,提供下世代的Intel DL Boost(深度學習爆發)技術,加入了全新的BFLOAT16指令集(AVX512_BF16),以強化AI領域的應用,不過發表歸發表,正式上市的時間也是要等到2020年上半年。此外,這次Cooper Lake的Xeon系列,還是採用14nm製程設計,但腳位已經改成LGA4189,以便與未來10nm Ice Lake架構的下世代Xeon相容。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AI已是Intel下世代處理器所著重的開發重點,因此新世代的處理器都會陸續加入並強化其Intel DL Boost技術,以及新的AI相關指令集。以這次2019年4月發表的Cascade Lake 8200家族處理器來說,其搭配Intel DL Boost技術,讓其AI效能相較於2017年7月時的平台還提升了14倍。而Cascade Lake-AP的9200處理器家族,則又將提升2倍以上,適合未來資料中心來部署! 不過,從中,可以看到這次Cooper Lake有加入上述最新的AVX512_BF16指令集,但下世代的Ice Lake則是加入其他的AI相關指令集,卻沒看到AVX512_BF16。因此是否這個指令集是過渡時期的暫時替代方案,值得令軟體開發商留意! ▼ Intel在AVX512指令集的部署 先來看看Intel於4月發表的Cascade Lake-AP處理器的規格,以最高版本的為例,其擁有56核心、112執行緒,基礎時脈為2.6GHz,最高時脈為3.8GHz,擁有77MB的L2快取容量,可支援DDR4-2933,可支援雙處理器運作!在AI效能上也比以往的處理器更上層樓。 只是Cascade Lake的處理器還是14nm製程,其Platinum系列採用兩顆CPU以MCM方式封裝,TDP高達400W,可說是非常吃電的CPU。相較於AMD最新EPYC Rome處理器採7nm製程,據悉其最高版本的EPYC 7742也只不過225W,使得Intel不得不趕快發表新的Cooper Lake核心Xeon家族,並號稱擁有比Cascade Lake-AP處理器還要更低的功耗,且能與新的Ice Lake腳位相容。當然這些就只能留待2020年再來驗證了!只是人家AMD的EPYC ‘Rome’系列早就出貨好久了說! Intel在2020年才能推出14nm的Cooper Lake與10nm的Ice Lake之Xeon處理器,相較於AMD早在2019年就已發表並上市了7nm的EPYC ‘Rome’,且功耗與核心數都擁有絕大的優勢,使得據悉已有不少伺服器廠商紛紛計畫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更多款AMD的Server Board與Server主機,看來下一輪的伺服器平台之爭,將於2020年引爆! 不過Intel擁有完整的CPU開發藍圖,且擁有自己的AI生態系,透過搭配其CPU指令集、軟體函式庫,以及其他輔助的硬體產品,使得其在資料中心市場領域中,仍保有優勢!這部份,AMD雖然在CPU上面應該就是贏面居多,但在軟體與生態系方面,仍需要各自努力!總之,接下來2020年上半年,等Cooper Lake上市之後,不管是否為過渡性產品,伺服器市場激烈的競爭態勢仍會持續!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
PLEXTOR M8V 256GB & M9PeGN 1TB feat. Synology DiskStation DS1618+實測開箱,賦予NAS更省電、高效、可靠的企業私人雲應用!
近年來,資通訊科技逐漸邁向智慧化發展,各種創新應用諸如AI、深度學習,甚至AR/VR等應用,也陸續導入各企業領域。無論是超大型企業或是中小型企業,無不面臨到新技術應用的衝擊,除了導入各式雲端解決方案來提升企業競爭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保留企業本身的數位資產,以因應未來的數位轉型! 當今各企業都累積了不少重要數位資料,為妥善保存這些資料,並隨時能夠快速存取,在各種本地端的大容量儲存方案中,唯一能提供企業最佳的儲存載體,就是企業建構自己私有雲,也就是設立專用檔案伺服器(File Server)或是選購坊間的NAS (網路儲存裝置)。其提供公司內部網路環境的各種資料的快速存取,並可設定從公司外部來存取,以達到資料存取控管的需求,也不必擔心資料存放到第三方雲端儲存服務會有洩漏風險。 以中小企業來說,選用NAS來存放公司資料,可說是既方便又具彈性的選擇。而目前市售NAS產品有分成4-bay、6-bay、8-bay,甚至10-bay以上等機種,讓IT人員能夠依照自己企業的規模與資料量,來選擇適當的NAS產品。 然由於當今NAS產品幾乎都是設計給HDD (傳統硬碟)來使用,因此使用情境也幾乎是針對HDD來設計。因為HDD有容量超大的優勢,雖說存取速度比較慢,但還是可以透過多顆HDD搭配各種RAID (磁碟陣列)模式,來達到加速效果與資料備援目的,以防止資料因為HDD的故障而造成資料毀損。 正因為NAS經常需要24小時開機,提供企業不中斷的資料存取服務,採用傳統HDD雖然在容量價格比(Capacity Cost)上面比SSD吃香(以目前來說,HDD大約為0.74GB/NTD;而SSD大約是0.35GB/NTD),但是HDD擁有不少缺點,當有故障發生時,置換硬碟需要花掉不少時間(可能要幾小時以上)來進行資料重建,甚至必須停止服務,如此一來,往往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營運,這也是一般NAS須能提供資料保護能力,才能讓意外或災害來臨時,能保有企業重要資料不被毀於一旦。 根據中,可發現各家HDD的AFR (年度故障率)整體比率為1.71%,這個數字代表HDD在一年365天內可能發生故障的機率,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碰到壞掉的機率可說是非常低,但對於企業來說,使用更多HDD也代表著故障發生的機率提升,一旦HDD發生故障,企業所面臨的不會只有再購置新HDD的成本,還要加上資料重建、停止服務時間的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成本。 隨著近年來SSD售價的不斷下降,加上SSD控制器也越來越成熟,資料可靠性也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今SSD容量價格比已經快要是HDD的一半的情況下,不少使用者在選購NAS時,會開始考慮改用SSD來取代傳統HDD。雖然初次購置成本會比較高,但若考慮後續的營運成本、維護成本、風險成本等TCO之下,其實SSD會比較HDD划算。 在各種SSD中,光寶科技的Plextor品牌SSD,是主打消費性市場的SSD,除可拿來當成電競電腦(Gaming PC)專用的SSD,亦可拿來當成個人或是企業專用的NAS儲存裝置。這次要介紹的有兩款,分別是Plextor M8VC,以及Plextor M9Pe。前者為2.5” SATA 6Gbps規格,可以當成大多數NAS的主要儲存裝置,而後者則是M.2 2280 NVMe PCIe 3.0 x4規格,可以用來當成新一代NAS的快取碟。 Plextor的M8V SSD,有兩種規格:一種是M8VC (2.5” SATA 6Gbps);另一種是M8VG (M.2 2280 SATA 6Gbps)。這裡以前者做簡介,外殼採用霧銀色鋁金屬,並有Plextor的字樣,採用2.5” SATA介面,因此可以安裝在NAS硬碟托盤的2.5”固定處。容量有128GB/256GB/512GB可供選擇。 在元件的使用上,M8VC採用的是SMI的SM2258控制器,搭配Toshiba BiCS3 3D TLC NAND Flash顆粒,以及512MB DDR3緩衝區,最大耗電量是5V/1.5A,MTBF (平均損耗時間)大於150萬小時,耐用性達140 TBW。在效能上,循序讀寫最大達 560 MB/s與520MB/s (256GB版本則是560MB/s與510MB/s)。至於隨機讀寫效能則分別可達82,000 IOPS與81,000 IOPS (256GB版本則是81,000 IOPS與80,000 IOPS),對於NAS的應用方面可說是非常充足。 值得說明的是,M8VC內建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糾錯技術,具備優秀的錯誤修正機制,以兼顧資料傳輸的安全性與完整性。同時還支援RAID Engine (磁碟陣列加速器)和Data Shaping (資料管理)技術,可提高SSD的穩定度,讓用戶安心的儲存所有資料。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我們選擇M8VC當成本次測試的主角之一。 有關於更詳細的Plextor M8V測試與介紹,請參考「」。 Plextor的M9Pe SSD,有三種規格:一種是M9Pe(Y) ,為PCIe HHHL插卡式,是具備RGB燈效與流線散熱片的電競機種;一種是M9Pe(G),為M.2 2280 NVMe PCIe 3.0 x4的規格,是具備流線散熱片的電競機種;最後一種則是,也就是M9Pe(G)少掉散熱片的版本。這裡以M9PeGN做簡介,容量有256GB/512GB/1TB可供選擇,採用M.2 2280 NVMe PCIe 3.0 x4的規格設計,可用來安裝在新一代NAS的M.2插槽上當成儲存裝置,或是搭配NAS廠商推出的SSD快取介面卡來使用。 在元件的使用上,M9PeGN採用的是Marvell的88SS1093控制器,搭配Toshiba BiCS3 3D TLC NAND Flash顆粒,以及512MB LPDDR3緩衝區,最大耗電量是3.3V/2.5A,MTBF (平均損耗時間)大於150萬小時,耐用性達160 TBW。在效能上,循序讀寫最大達 3.2 GB/s與2.1GB/s。至於隨機讀寫效能則分別可達400,000 IOPS與300,000 IOPS,對於NAS在快取資料上面的調度,可說是非常夠用。 同樣的,M9PeGN也內建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糾錯技術,可以保證資料正確性並提供高速效能及可靠性。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我們選擇M9PeGN當成本次測試的主角之一。 有關於更詳細的Plextor M9Pe測試與介紹,請參考「 」。 Plextor SSD可適用於各家的NAS,這次為了測試耗電量與效能,我們選擇了Synology (群暉科技)的DS1618+ 6-bay NAS,來做為這次的主角。選擇這台的用意在於,它提供科技愛好者及中小企業的彈性儲存擴充方案,能夠輕鬆處理工作負載,加上可額外加裝M2D18介面卡,搭配M.2 SSD做為快取,以進一步提升儲存表現(或可選擇安裝 10GbE介面卡,以10Gb乙太網路來加快網路速度。這裡以前者為例)。 ,主機採用黑色外型設計,具備6組磁碟槽(具有安全鎖設計),可安裝3.5”的HDD或2.5”的HDD/SSD做為儲存裝置。內部採用Intel Atom C3538 2.1GHz四核心處理器,搭配4GB DDR4 SO-DIMM (另提供1組插槽,最高可擴充到32GB) 。在存取模式方面則提供多種RAID配置方式。至於傳輸效能方面,在採用雙GbE網路聚合模式下,最高可達到循序存取流量 2,037 MB/s。 在面板部份,主機正上方有開關,右下方有一組USB 3.0埠。主機背面則可看到兩個大散熱風扇、電源插孔,以及一組擴充槽擋板(主機裡面提供一組PCIe Gen. 3x8插槽,可用來安裝上述的M8D18或10GbE介面卡),在連接孔方面則提供4組RJ45 GbE網路埠(支援Link Aggregation網路聚合/故障轉移)、兩組USB 3.0埠,以及兩組eSATA埠。至於底部則有記憶體插槽區,將螺絲轉開即可看到兩組SO-DIMM插槽,其中一組已插上4GB DDR4 2400的記憶體了。 軟體功能部份,DS1618+內建的DSM軟體介面,提供NAS必備的各種軟體需求,在儲存裝置方面,可支援iSCSI以提供遠端掛載需求,支援SHR (Synology Hybrid RAID)與Basic、JBOD、RAID 0/1/5/6/10等磁碟陣列模式,對於SSD方面也支援SSD TRIM與SSD讀寫快取等功能。支援Btrfs、EXT4、EXT3、FAT、NTFS、HFS+、exFAT等檔案格式,可輕鬆與搭載各式作業系統的電腦或裝置進行連線與資料存取,或是各種進階的應用。在網路檔案服務方面,可支援CIFS/AFP/NFS/FTP/WebDAV等檔案協定,並提供最大同時1,000組連線數(擴充記憶體後可達2,000組),可應付超多人同時對於NAS的資料存取需求。 至於其他進階功能方面,支援的項目可說是非常琳瑯滿目,搭配各式App下載,可以拿來進行各式更豐富的應用,舉凡像是Cloud Station Server、各式文件檢視、各式備份、下載管理員、郵件伺服器、多媒體伺服器、影片轉檔、虛擬機管理員、VPN伺服器、Synology Office辦公協作軟體、Synology Drive私人雲硬碟、Moments相片管理、Surveillance Station監控管理員…等等,皆可讓NAS的應用更加豐富! 在選購配件方面,Synology推出,是一張M.2 SSD轉接卡,上面可安裝兩組M.2 SSD,並在NAS設定成SSD快取,以達到顯著降低隨機I/O延遲,讓 NAS的輸入與輸出效能大幅躍進,可幫助在照片索引、檔案搜尋及虛擬化環境等應用程式的執行上,更加順暢。 M2D18介面卡上面有兩組空的M.2插槽,可安裝SATA或NVMe規格的SSD,長度則支援2242、2260、2280等,並提供超大散熱片,以幫助SSD散熱,確保系統可穩定提供卓越表現。這張卡的目的,可讓NAS透過SSD快取來增加整體效能表現,能與各種廠牌的SSD靈活搭配。 Synology相容NAS,搭配這張M2D18介面卡之後,各種密集運算與儲存的任務就可以在SSD快取中進行存取,而NAS的主要硬碟槽則負責資料儲存。讓整體NAS的效能表現更上一層樓!本次的測試,就是以這張M2D18介面卡搭配Plextor的M9PeGN SSD,來當作SSD快取碟。 在首次設定NAS時,必須先在Synology DSM軟體中,選擇「儲存空間」來建立同的儲存模式,這裡有群暉自家的SHR (Synology Hybrid RAID)模式,或是您可以選擇自訂模式(傳統RAID)。建議一般消費者可以選擇SHR模式來最大化儲存空間,若是一般運用的話,則可選擇自訂模式,並以傳統RAID模式來建立磁碟陣列。 在選擇硬碟畫面中,將所有可存取的磁碟加入,即可建立超大的儲存空間。以本次安裝6顆Plextor PX-256M8VC SSD為例,建立RAID 5即可得到共1.14TB的存取空間。在剛設定好儲存空間時,NAS系統會做一次資料一致性檢查。此時若您是使用HDD的話,就會花掉不少時間,而改使用SSD的話,這個檢查時間就會縮短,讓NAS進入正常的使用狀態! 若要進行SSD的快取設定,則只要選擇「SSD快取」選項,來建立讀寫快取或唯讀快取,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可以選擇讀寫快取,接下來就選擇快取裝置,並選擇RAID模式,以及配置容量,SSD快取即可建立完成,接著就能讓NAS的效能提升! 想得知SSD快取的效率,可透過「SSD快取」選項中,有統計SSD的快取命中率,以供使用者檢視。若不想要SSD快取的話,亦可移除掉,讓NAS恢復到先前沒有快取的模式來運作! 接下來,我們就實際測試一下,使用HDD和SSD的效能有什麼差別,又有加SSD快取和沒加SSD快取有什麼提升效果。我們這次在HDD的對照組,找來了4顆Seagate NAS HDD 2TB與2顆WD NAS HDD 2TB,至於SSD的對照組,則是6顆Plextor M8VC 256GB。而SSD快取則以2組Plextor M9PeGN 1TB為主。 測試部份,在耗電量方面,則是待機、一般運作,以及尖峰(最大值),以測試SSD到底比HDD省下多少電。而在效能方面,則是分別以2GB的Ubuntu 19.04 x64 ISO檔案,以及6.6GB的Windows 10 1903 x86+x64 ISO檔案為主要檔案,透過FastCopy來測試寫入NAS或從NAS讀出時所需要的時間,最後在多用戶測試中,找來兩台電腦同時對NAS寫入或從NAS讀出共8.6GB的兩個ISO檔案,以測試NAS的處理效率。 以下就是本次的測試數據。 ▼表 NAS測試數據比較表 在耗電量部份,以6 HDDs和6 SSDs來對比,後者大約比前者少個20W上下。若加入SSD快取卡,則個別增加約10W上下。由此可見,SSD的組合,大約比HDD的組合少了20W左右,這樣一年下來,就可以省下大約175.2度的用電量,若不搭配SSD快取的話,還可以省更多! 至於在效能方面,由於安裝SSD快取之後,會幫助NAS在使用影音轉換、相片排序、虛擬機存取時,會有顯著的效能提升。至於一般檔案存取呢?由於受限於Synology DS1618+的網路頻寬只有1Gb,因此比較不容易發現SSD的優勢,但還是有些微的效能提升,而有SSD快取下,效能還會快一點點。從表格中可以發現在6 HDDs + SSD快取模式下,大約比單獨6 HDDs的模式下,時間耗費稍微少一點點而已,在小檔案下,幾乎可以視為相同,也就是說有沒有裝快取,其實效能差不了多少。不過,在大檔案之下,有快取的模式下,就比沒快取的模式快一點點。尤其是SSD模式下快得比較明顯。 至於多用戶讀寫模式下,兩個用戶同時存取時,有SSD快取的模式下,處理時間會稍微快一點點。至於表格最後一個6 SSDs + SSD快取模式下,NAS在處理讀取優先權方面是把用戶2擺在優先,因此花的時間比6 SSDs模式下快了約46秒,但就耽誤了用戶1的檔案讀取時間約8秒。整體來說,有SSD快取的幫助,在更多人同時存取資料時,快取命中率會提升,讓NAS可以快速將檔案存取任務完成,尤其是在檔案讀取時,更能發現加速的效果。 從上述的各項測試結果,以及SSD本身具備的優勢來看,當今不管是搭配哪種電腦或裝置,SSD確實比HDD多太多的優點了。以下就是採用SSD來當作NAS的主要儲存裝置時,所擁有的優點: ● 安靜無聲 (僅剩NAS的散熱風扇聲音) ● 不會微振 (沒有HDD馬達轉動所造成的振動或共振問題,擺放更穩定) ● 超級省電 (SSD需要電量比HDD更低,多台使用下更省電) ● 速度更快 (當今SATA SSD效能都突破500MB/s以上,贏過HDD很多) ● 重量更輕 (2.5吋SSD重量非常輕,讓NAS整體重量變得更輕) ● 資料重建快,效率不減 (置換新硬碟時,SSD重建快,讓公司營運不中斷) ● 資料可靠性更佳 (SSD採電性儲存,可靠度比HDD的磁性儲存還高) ● 產品壽命更長 (HDD怕讀寫中發生地震之類的震動,SSD則完全不怕) ● 提供更多人同時使用 (SSD的IOPS很高,可讓更多使用者同時存取) ● 多種尺寸可當其他用途 (SSD有2.5”、M.2等規格,亦可當快取碟使用) 以NAS網路儲存應用來說,透過將HDD換成SSD,雖說成本稍微高一些,但卻能帶來上述這麼多的優點,因此值得最近想升級或是新購NAS的使用者參考。以上就是本次Plextor SSD 搭配Synology NAS的測試結果與心得分享!謝謝收看! 廠商名稱:Plextor浦科特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建議售價:電洽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施耐德電機攜手思科 推出全新微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能源管理及自動化領域的數位轉型領導者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於日前宣布推出專為微型資料中心設計的全新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結合了旗下IT基礎設施、管理以及數據安全解决方案領導品牌APC的實體基礎設施與思科系統(Cisco)的HyperFlex Edge 超融合基礎架構(HCI),共同為IT產業全球通路夥伴和系統整合商提供多項新式 HyperFlex 部署參考,以在邊緣(Edge)環境中進行更為迅速有效的部署。 施耐德電機 Schneider Electric和思科所合作的微型資料中心(micro data centers)解決方案,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依客戶的需求進行客製化,確保最大效益。於事前已完成設定,能夠無縫結合 APC 和思科的設備,提供可預先整合 (pre-integrated)、遠端監控 (remotely monitorable) 及實體安全(physically secure) 的產品,有效減輕管理人員的負擔。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全球IT通路聯盟副總裁John Knorr表示:「對IT通路夥伴和系統整合商而言,使用已經由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和思科完成全面整合的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可節省寶貴的機架與堆疊 (rack-and-stack) 的空間和時間。這些參考設計提供了全面優化的解決方案,令客戶安心。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全心投入與思科的合作,共同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最先進的創新解決方案。」 微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僅是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和思科長期合作的計畫之一。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和思科將致力打造世界級的邊緣(Edge)和物聯網(IoT)解決方案,實現最卓越的靈活性、韌性以及快速部署的目標。 思科 HyperFlex 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Vijay Venugopal說:「思科非常期待與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更進一步的合作。隨著對邊緣計算需求的持續提升,市面上更加需要能夠切中客戶期待及需求的隨插即用解決方案;因此,運用具備思科 HyperFlex Edge系統的新型微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將會是成功的關鍵。」 歐洲端點解決方案(Endpoint Solutions)資深副總裁Stephen Nolan在Tech Data說:「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及思科合作,將這項創新的邊緣計算技術解決方案拓展到我們的通路夥伴社群。我們藉由一系列引人注目且強大的超融合預先整合解決方案加強我們的產品組合,促使合作夥伴能夠在生態系中加速發展、領先同業。」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和思科的其他創新解決方案 繼採用 Shock Packaging 的 APC NetShelter SX 後,這波推出的產品取得思科整合運算系統(UCS)預裝機架及運送認證,將原先的認證範圍從單一標準尺寸擴大到涵蓋整條生產線,包含13種預先配置的品項(SKU),以及微型資料中心 Xpress SX 24U、42U。經由此認證,IT基礎設施、管理以及數據安全解决方案領導品牌APC,可提供通路合作夥伴和客戶經過預先測試及驗證的系統相容性保證,並為更高的靈活性和更快的部署提供更多選擇,節省更多時間與成本。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提供了納入思科整合運算系統(UCS)管理器的EcoStruxure IT物聯網平台,以管理各式環境。不僅能夠簡化資料管理,更可經由單一的管理平台,清楚呈現雙平台的電源基礎架構。
-
AMD重申將於2019年第三季推出7nm的Ryzen 3000、EPYC Rome與Radeon Navi顯示卡
Intel有自己的投資者大會,AMD當然也有。AMD在2019/5/15於線上舉辦的中,重申將於2019年推出7nm的桌上型處理器、伺服器處理器,以及顯示卡。意即這條產品線都將是基於7nm所設計的概念,加強股東們的信心! 這次會議中,AMD確認其7nm的產品,將於2019年第三季出貨。包括桌上型專用的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伺服器專用的第二代EPYC處理器(代號EPYC Rome),以及最讓遊戲玩家熱烈期盼的Radeon Navi顯示卡。這三款產品線都將採用台積電的7nm製程技術,比競爭對手將推出10nm的製程還領先一步! 先看AMD Ryzen 3000系列產品吧!這款基於Zen 2核心架構所設計,搭配台積電最新的7nm製程來生產,在製程的腳步上確實邁向一大步。在腳位設計上,這次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仍沿用AM4的規格,因此既有不要太舊的AM4主機板(包括X470至B350),只要更新BIOS之後,就可以支援這些新的CPU,也就是基本上是不太需要更換主機板的! 也由於採用7nm製程設計,因此可以塞入更多的電晶體,這次旗艦級的Ryzen 3000處理器,將多達16核/32執行緒,等於跟其老大哥Ryzen Threadripper的中階產品並駕齊驅,但Ryzen 3000 CPU無論是體積或是功耗上,都比Ryzen Threadripper還低,因此整體效能上來說,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至於內部架構方面,這次Ryzen 3000做了許多重大改變,例如採用Zen 2架構設計,其資料傳輸量是第一代Zen的兩倍。在其他改進部份,包括完全重新設計的執行管線,在主要浮點運算中,將暫存器加倍到256位元,讓資料載入與儲存的頻寬數倍增。此外,Zen 2最關鍵的強化,就是核心密度倍增,意即執行核心(CCX)可以塞入更多,因此能比上一代Ryzen 2000系列塞入更多的核心數。 ▽傳聞的Ryzen 3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產品列表 再來看安全性部份,相較於競爭對手的安全漏洞幾乎每季一爆,這次AMD的Zen 2提供了更強大的硬體等級安全強化功能,讓AMD CPU在面對更厲害的Spectre變種安全漏洞時,能夠直接在硬體層級中解決掉這樣的問題。不像先前Zen架構在安全性方面還需要倚靠低階軟體來防禦這類漏洞。整體來說,Zen 2的硬體級安全性,又再提升了一個層級,比競爭對手動輒需要補破網的架構,還要更加安全! 上一代的Ryzen 2000處理器,雖說可以沿用先前的X370/B350系列主機板,但要用到CPU最新的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和XFR 2.0等功能,最好搭配X470主機板,才能發揮出其功能。而這次Ryzen 3000處理器也不例外,雖然仍可以使用X470至B350的主機板,但這次Ryzen 3000具備PCIe 4.0的規格,因此必須搭配最新X570主機板,才能完全啟用PCIe 4.0的功能。 採用X570晶片組所設計的主機板,將是市面上第一款支援PCIe 4.0標準的主機板,雖說目前尚未有PCIe 4.0規格的顯示卡或其他介面卡。但這也是為未來做好準備,說不定Radeon Navi的旗艦版,就有可能是採用PCIe 4.0規格來設計的喔! 先前CES 2019時,AMD丟出了全球首張7nm所設計的Radeon VII之後,後續就好像沒有什麼新消息,尤其是競爭對手一路推出RTX 20系列與後來的GTX 16系列之後,AMD只是拿一些新遊戲來搭配其Radeon 500系列顯示卡做促銷活動,沒有任何新產品的動態。一般只知道AMD會在年中推出新的Navi架構顯示卡,以取代現有Vega架構的顯示卡。 這次Navi GPU的功能與特色,可說是非常受到玩家期待。首先是最近被拿到放大鏡來檢驗的Ray Tracing (光線追蹤,下稱光追)功能,這次Navi到底支不支援?從業界透漏的消息已經證實,Sony的全新PS5與微軟的下一代Xbox (預計E3 2019發表)會支援光追,看樣子應該不用再猜了!PC專用的Radeon Navi應當也會支援光追,只是尚不得而知的,是如何支援光追就是了(靠純硬體,還是半軟半硬,只能等正式上市才知道)。 至於其他亮點部份,就是這次Navi GPU將會支援Variable Rate Shading (可變著色率,VRS)。以HDMI 2.1規格中,有增設了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更新率,VRR)。讓顯示器的更新率可以根據軟體的需求來變動,並不需要固定在60Hz或144Hz。至於這個VRS,應當也是類似的概念,可根據場景需求來改變著色率,以降低或減輕GPU的負荷。 再來就是Navi將可能是AMD GCN (Graphics Core Next)的最後一代架構,會有這樣的發現,是從AMD的Linux驅動程式所挖掘到的,裡面可以看到。至於Radeon VII則是7nm的Vega 10 GPU縮小版,並命名為Vega 20。 從上圖的部份露出圖中,可以看到Navi顯示卡可能採用GDDR6記憶體,目前業界也有流出基於Navi架構的顯示卡規格列表。可得知目前Navi顯示卡將優先推出中高階版本,至於既有的旗艦級Radeon VII顯示卡,仍會持續供貨,直到2020年AMD推出基於Navi架構的旗艦級顯示卡為止。 ▽傳聞的Radeon Navi顯示卡產品列表 再來看看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代號為EPYC Rome,這次AMD已確認他們的目標是要在2019年第三季推出,時間點應該是在Ryzen 3000之後的幾個月。由於EPYC處理器來勢洶洶,加上採用7nm設計,功耗勢必降低。因此市場預估2020年AMD的EPYC Rome處理器有機會達到10%的市占率。 由於Intel前CEO Brian Krzanich曾表示不希望AMD在伺服器市場達到15%的市占率,但以目前的聲勢來看,由於主要伺服器平台希望有更好C/P值的處理器,以及「更安全的」處理器,因此要達標15%市占率,應該不會太久。 據悉,Dell EMC宣佈他們將增加AMD伺服器的產品數量!以Dell目前有50款以上的大大小小伺服器產品,目前已有3款是AMD平台,而到2019年底,將可能增加三倍 (也就是可能推出9款AMD平台的伺服器產品),其中,就會有採用到7nm EPYC Rome處理器的伺服器。 至於AMD的7nm EPYC Rome伺服器處理器有什麼亮點,讓電腦大廠紛紛提升其AMD平台產品組合?大概就是這次EPYC Rome處理器可能擁有到64核心/128執行緒,並支援PCIe 4.0規格,同時提供162條PCIe通道,比其Intel的產品強很多。 由於Intel的10nm Ice Lake-SP要等到2020年才推出,而新的Cascade Lake-SP與Cooper Lake-SP都還是使用14nm++製程來設計,製程和時間點都落後AMD的EPYC Rome許多,再加上EPYC Rome與上一代EPYC Naples腳位相容,不須更換主機板也能支援,也無怪乎Dell EMC會想要調整一下自己的伺服器產品布局了! ▽目前已知的EPYC處理器發展藍圖 這次AMD一次推出3款7nm的產品線,包含桌上型處理器、顯示卡、伺服器處理器,並在2019年第三季就能供貨,勢必將對市場造成不少震撼!不管,但如今AMD的作法就是「好好的做好一個產品」,一步一腳印來實現,優先著重「內在」的產品,而不像競爭對手那樣擴大產品線,Inside也要吃、Outside也要搶,然後安全漏洞一直被爆出來! 總之,讓我們期待AMD的7nm三部曲吧!
最多人點閱
- SUPERMICRO SUPERO C7Z170-OCE開箱實測,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全面來襲!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殺很大,「Xeon E5-2650八核處理器+X79主機板+64GB記憶體+顯卡+機殼電源」大全配10600元!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代全系列正式上市,2920X、2950X、2970WX與2990WX開箱與效能實測!
- 配備72核心的「武士降臨」,Intel Xeon Phi超級電腦晶片即將上市!
- 專訪夢想動畫公司!配置高效能GIGABYTE Server,以技嘉伺服器建構首屈一指的AI運算與遠端桌面動畫應用!
- SUPERMICRO SUPERO C7Z270-CG實測開箱,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重裝上陣!
- GPU不只能玩遊戲,NVIDIA推出Hyperscale級加速器:Tesla M40、Tesla M4 GPU
- 自組超級NAS不是夢》微型伺服器新板王,永擎電子ASRock Rack C2750D4I主機板新登場!
- 邁向家用10GbE網路,洋垃圾Intel 10GbE網路卡X540T1玩家實戰!
- 伺服器1萬元起,比你手機還便宜!OSSLab多款伺服器主機 + 組件強檔上市,IT採購、組裝與升級的第一選擇
- SUPERMICRO SUPERO C7H170-M主機板開啟「非K可超」新紀元,超頻的崛起!